2024年3月15日上午,我院有幸邀请到罗选民教授进行题为“大翻译、文化记忆与国家形象建构”的演讲,这是我院正式创办“北潭学术沙龙”以来举办的首场讲座。罗选民教授是清华大学首批二级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前会长,现任广西大学君武学者及讲席教授,在国际期刊发表英文论文数十篇,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C刊、核刊论文百余篇,同时也是《西南联大的英文课》的主要译者。
讲座由我院院长黄瑛教授主持,文学方向负责人郝桂莲教授、翻译方向负责人李彦副教授连同校内外教师、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生到场聆听讲座。
罗选民教授首先引入“西南联大学子和飞虎队”与“全世界开展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两个具体例子,表达了自己的文化传播观点:翻译需要多方面协作,站在多角度思考翻译与文化传播应是当代外语人应有的实力。罗选民教授将皆为同一时代伟大作家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汤显祖的世界影响远不及莎翁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前者的作品没有建立起世界型的集体文化记忆,而仅仅是停留在本土的文化记忆和单一的戏曲舞台形式中。
接下来,罗选民教授引出了文化记忆理论,表示文化记忆由个体文化记忆与集体文化记忆构成。无数人的个体文化记忆组成了集体文化记忆,而集体文化记忆又能影响个体文化记忆。罗教授以二战集中营、南京大屠杀和西南联大为具体案例,生动地说明了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文艺作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在座师生对文化记忆理论的理解。
罗选民教授介绍了波斯语著名诗作《鲁拜集》翻译的成功跨界,称此作品为“经典的投胎转世”,并引用了钱钟书先生的话:“宁为活麻雀,不作死老鹰,况活鹰乎”,彰显了其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
罗选民教授还强调了国际学术的显性参与,总结了大翻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密切关系,提出中国的翻译活动应在个体文化记忆的基础上转移到集体文化记忆中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场师生深受感染,由衷地体会到了大翻译背景下翻译活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最后,黄瑛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讲座内容扎实前沿,故事叙述引人入胜,高度赞扬了罗选民教授所体现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也期待罗教授未来继续在我院特色的西南联大研究史及作品翻译方面给予支持与指导。